×

具体形象思维(直觉动作思维)

木源网 木源网 发表于2024-06-08 15:41:54 浏览28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什么是形象思维,有那些种类

:形象思维又称“直感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人一出生就会无师自通地以形象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形象思维内在的逻辑机制是形象观念间的类属关系。抽象思维是以一般的属性表现着个别的事物,而形象思维则要通过独具个性的特殊形象来表现事物的本质。

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什么意思

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是指个体在思考和理解问题时,更倾向于使用具体的形象、图像或实际事物来表达和理解概念。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通过感官经验和直观观察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

相比于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具体形象思维更注重直觉和感性认识,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这种思维方式常见于艺术、设计、创意等领域,也在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激发创造力。

具体形象思维的内隐性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有

(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具体形象性。

(3)自我中心性。

含义: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这里所说的表象是外部事物的形象在头脑里的保留。

具体形象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具体形象性。第二,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三至六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它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理解,即不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其特点:①具有具体形象性,即离开具体形象事物就不能进行思维活动。②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即通过对物体的感知,逐步认识事物的属性,区别事物之间不同的特点。这种思维还不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例子

1、动作思维阶段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这时他发现旁边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过来,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儿童学会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到三岁的儿童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

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6岁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这时,家长可在儿童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儿童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儿童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

形象思维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所以,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例如,一个人要外出,他要考虑环境、气候、交通工具等情况,分析比较走什么路线最佳,带什么衣物合适,这种利用表象进行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

概念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方法来处理被考察事物,通过形成概念来代表被考察事物,以及通过形成概念之间的关系来代表被考察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思维方法。

对人类思维的第一级分类是将人类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概念性思维,然后又对其中的概念性思维做了第二级分类,将概念性思维分为抽象思维、科学具象思维、战略思维。

显然,先简要描述我们对人类思维进行第一级分类时的划分标准,以及对划分而成的形象思维和概念性思维做出界定,是进一步对概念性思维做二级分类的前提和基础,也进一步对抽象思维、科学具象思维、战略思维展开细致描述的前提或基础。

每次划分后的各个部分应当互不相容,互不交叉,不能出现有些事物既属于这个部分又属于另一个部分。每一次划分的标准应该清晰、一致。例如你对人进行划分,你首先要明确你的划分标准,当你是按年龄标准进行划分时,在划分完之前不要再把标准换成性别等等。对已形成的概念的划分,要始终准确化这个概念的内涵,不能对内涵模糊不清的概念进行划分,并且在划分的过程中内涵不能变。

我们知道,人类思维是利用感官接受现象信号和利用大脑加工处理所接受的现象信号,从而发现和创造知识以及运用知识来引导行为的过程;面对已经形成的知识,思维也是通过追溯知识创造过程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

形象思维过程与我们下一跟贴将要开始讲述的各种概念性思维过程在起点阶段都是相同的,都是从用感官观察实际现象开始的,两者的本质区别仅仅在于思维过程的后半部分,在于大脑对已经观察到的实际现象的处理方式的不同。也就是说,“大脑对已经观察到的实际现象的处理方式”是我们对人类思维进行第一级分类的划分标准。形象思维直接将观察到的实际现象记忆下来,概念性思维则先对观察到的实际现象进行压缩处理,记忆的是代表压缩处理结果的(概念)符号。

形象思维直接将眼睛看到的图画、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品到的口味、皮肤碰到的触觉这些感知形象记忆在头脑中,我们不但记忆了一个个的感知形象,我们还记忆了一些感知形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当我们感知到新现象时,记忆中与新现象类似的感知形象以及紧随其后的感知形象就会被激活,这种感知形象在头脑中的变幻就能引起人们的行为(注意:不只是眼睛看到的图画才叫形象,我们把眼睛看到的图画称作视觉形象,耳朵听到的声音称作听觉形象,鼻子嗅到的气味称作嗅觉形象,舌头品到的口味称作味觉形象,皮肤所接触到的感觉称作触觉形象)。

形象思维试图感知和记忆全部相关的具体事物,概念性思维则忽略这些事物的许多具体差别,用这些事物的共同性来代表这些事物,从而简化与这些事物相关的知识。当这些事物的共同性用人们发明的特定语言符号来标明时,这个共同性就是我们马上要展开讲解的概念性思维的“概念”。因此,形象思维是用一个感知形象分别代表一个具体事物,概念性思维则是用一个“概念”代表一群事物,从而达到简化信息的目的。例如,形象思维是用一个白马的感知形象代表那一匹特定的白马,用一个小黄马的感知形象代表那一匹特定的小黄马;概念性思维则能用“马”这样一个概念代表所有的马!那个喂养者对喂养100头牲畜的知识所进行的有规则的简化处理过程,一定也是马、牛、羊、鹿、驴、猪这些语言概念逐步产生的奇妙过程。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