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青年(新青年内容简介)

木源网 木源网 发表于2024-06-06 08:55:17 浏览5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中国还有新青年这样的报纸吗

《中国青年报》就是这样的报纸。中国青年报站在当代青年人的立场上,弘扬时代精神,鼓吹革新意志,张扬年轻个性,针砭时弊,锐意进取,为时代发声,为青年立言,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报纸,而她旗下的《中青网》更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一股子当年《新青年》的味道。

2019年度中国十大杰出新青年

2019中国十大新青年榜单

1、孙杨

孙杨打破了游泳世锦赛40多年来中国游泳运动员无奖项的死局,奥运会200米、400米、1500米自由泳冠军,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男子400米自由泳奥运会纪录保持者,亚洲唯一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奥运会及世锦赛双冠得主,孙杨,毫无疑问是中国体育界的骄傲,让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得以扬眉吐气。

2、杨超越

杨超越出身贫寒,初中毕业后做过缝纫厂女工、餐厅服务员等工作,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女孩,在《创造101》当中引人关注,成为红得发紫的新晋偶像,在LikeTCCAsia亚太区最美100张面孔当中杨超越获得中国区最美100张面孔第1位,这时代不缺励志故事,前提是不断的奋斗,杨超越,真的实现了人生的超越,名副其实。

3、刘嘉佳

刘嘉佳,出生于山西大同普通的旷工家庭,有着“男版邓丽君”之称,其演唱风格和传奇巨星邓丽君如出一辙,声音纯净,声线多样,时而醇厚,时而轻婉,时而又脆快清冽,时而又高亢豪迈,众多的声线随曲风和情感的不同而运用自如。2006年刘嘉佳从星光大道斩获周冠军、月冠军、年度人气冠军,开启了唱作人、主持人的道路,他的新作品《留嫁》致敬歌坛传奇感动网友,歌唱只是他的梦想,二十多年的坚持让梦想变成现实。

中国新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是指

追溯青年志愿垦荒那段历史,每个人心底的激情都会被点燃:20岁左右的青年人在一种荣耀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勇气鼓舞下,自愿放弃城市里相对舒适的生活奔赴荒原,可歌可泣!

固然,那是一个提倡“精神可以变物质”的时代,总让现代人觉得那种“唯意志论”有些犯傻。但改革开放后,逐渐物质化的社会总需要一种精气神,使当代青年脱离纸醉金迷的庸俗气,让青年人知道除了“高富帅”、“白富美”外,还有其他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子。

这个时代需要青年志愿垦荒精神。

当我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要与国际接轨倡导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时,回望历史,可以看到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早就已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根。志愿精神不是舶来品。

广义地理解志愿精神,无非是不为报酬自愿地承担社会责任,而当年的青年志愿垦荒行动正是这样的行为典范:在那个激情年代,包括共青农场的“老垦荒”在内的20万志愿垦荒青年分赴各地,为国家开垦荒地,解决国家的粮食紧缺问题。当年共青农场的垦荒队员们承诺三年不拿国家一分钱的工资。

如今,我国注册青年志愿者已然超过3000万,全国大学生村官累计达30万,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也在逐年增多。这是国家需要青年敢于奉献、敢于扎根基层和偏远地区的体现,也可看出当下很多青年人对志愿行动的热忱。

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无疑可被视作当代志愿精神的精神源头,挖掘青年志愿垦荒精神,能够鼓舞当代青年更好地投身到志愿行动中来,这样小则可以改变部分青年对于国家和他人的冷漠,培养其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则可以引领青年志愿于基层和艰难领域,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在当下,青年志愿垦荒的历史同时也是一本生动的青年工作教科书。当年共青团的一个号召,就可以充分调动青年积极参与,青年志愿垦荒行动为当代青年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历史经验。如何服务青年根本利益,实现引导青年和青年的自我引导,这也是一个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报告中还单独提到广大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使“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照党中央高屋建瓴的要求,大力继承弘扬具有丰富内涵的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正逢其时。

中国新青年垦荒精神是指

垦荒精神,是大陈岛垦荒建设者留下来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

从1955年开始,在大陈岛垦荒人建设下,昔日那个荒草披野、地雷散布、废墟处处、台风肆虐的无人岛,到21世纪初已是沃野千里、田畴似锦、楼高路阔的“东海明珠”,而垦荒精神也在继续传承着。

中国的新青年创始人是谁

创始人是陈独秀。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