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观后感几句话
参观兵马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通过这次参观,我对兵马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古代雕塑观后感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点发展出以装饰性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这些器物多由原本的实用意义渐渐地转变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中也不乏纯粹的工艺品,象形器皿和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另外还有建筑的装饰雕刻,南朝王陵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
其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以外,还反映在明器和宗教造像艺术上。明器即随葬品,其中雕塑作品占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的造像,最为著名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唐三彩的陶马,这些于当时并非纯粹的艺术品,它们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代表着活人及动物而陪葬。
较西方的雕塑不同,古希腊时期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血肉之躯,他们崇拜神,更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然而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造神角度和审美方式,北魏南北朝及唐代的佛像造像为代表佛像双耳垂肩,手长过膝等。不懂此理者不易赏中国雕塑。
秦兵马俑幻想曲原唱
《秦·兵马俑幻想曲》,是已故民乐大师彭修文于1984年3月观秦兵马俑有感,伏案奋笔一气呵成的作品。这部富于悲剧色彩的作品,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秦末戍边兵将们久戍不归、思乡心切的痛苦与愤怒心情,间接地揭示了秦始皇穷兵黩武、炫耀武功的淫威残暴;饱含同情地诉说了苛政之下离人嫠妇的悲怆凄凉。逝者如斯空留下默默无语的兵马陶俑,成为历史的见证。全曲分为《军整肃,封禅遨游几时休》《春闺梦,征人思妇相思苦》和《大纛悬,关山万里共雪寒》三段,不间断演奏,全曲长约2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