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糕做法(重阳节吃重阳糕)

木源网 木源网 发表于2024-06-21 09:03:36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稻香村重阳花糕的做法

做法如下:

第1步.先和面:水油面:面粉里加糖,黄油软化后和面粉搓成玉米面状,再加水和成面团。油酥面:黄油软化后,放入面粉,揉成面团。面团包上保鲜膜饧半个小时

第2步.称剂子:水油面15克,油酥面10克,各40个。分好后松弛15分钟

第3步.水油皮包油酥

第4步.都包好后,再松弛15分钟

第5步.收口向上,擀成长椭圆形

第6步.卷成筒状,收口朝上

第7步.卷好后,松弛15分钟

第8步.松弛后的面团擀成长条

第9步.长条卷成小筒状,收口朝下,松弛20分钟

第10步.取一份松弛好后的面团,收口朝上,大拇指从中间按下,然后四角向中间收紧成球形。松弛15分钟

第11步.准备好20个枣泥馅,每个15克。将各类蜜饯干果切成合适的大小,长度约1.5-2CM

第12步.取一份松弛好的面团,按成直径约5CM的圆形

第13步.将枣泥馅按成4CM左右的圆形,要略小于面的大小

第14步.将各式干果蜜饯摆在枣泥上,并轻轻按一下,使其不易脱落

第15步.取另一份松弛好的面团按成5CM的圆形,盖在馅料上,轻轻向下按一下

第16步.取食用红色素少许,在饼的一侧按上图案。(此步可省)

第17步.将按了图案的一侧向下放在已铺好油纸的烤盘上

第18步.在每一个饼上盖上一张剪裁好的烘焙纸(烘焙纸上蘸少许水)。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上下火170度烤箱中层,烤制40-45分钟左右。

重阳糕点的正宗做法

食材

糯米粉两份,玉米粉一份,红豆200克,南瓜200克,白糖200克,橄榄油少许。

方法

1.把两份糯米粉和一份玉米粉混合,加白糖(以自己的口味适当增减),加少许水,约50毫升,用筷子搅拌均匀。

2.用筛子将混合好的湿粉筛一下备用。

3.红豆洗净,加少许水和白糖用高压锅煮熟,再按压成红豆泥备用。

4.南瓜洗净后切小块上锅蒸熟,按压成南瓜泥,加白糖和适量的湿粉拌匀备用。

5.取一个长方形的器皿,在底部涂抹一层橄榄油。再将湿粉平铺在底部,扣平。上锅蒸五分钟。

6.在蒸好的粉上铺上一层红豆泥,再上锅蒸5分钟。

7.红豆泥上再铺上一层湿粉,再蒸5分钟。

8.在蒸好的红豆泥上再抹上已经拌匀的南瓜和湿粉,再蒸5分钟。

9.取出蒸熟的糕,切成菱形块。在上方点缀一些红绿丝或者玫瑰花等。

上面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重阳糕的做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这个重阳糕的做法了解了很多。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动手了试一下啊。制作重阳糕的材料是很简单的,在一般的市场就可以购买的到,事不宜迟了,马上动手吧。

重阳节花糕馍做法

重阳节花糕馍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以下是制作重阳节花糕馍的步骤:

材料:

1.面粉500克

2.酵母粉5克

3.白糖适量

4.水适量

5.食用油适量

6.红枣、豆沙馅等适量(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

步骤:

1.将酵母粉加入温水中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

2.将酵母水倒入面粉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发酵至2倍大。

3.发酵好的面团揉搓几下,排出多余的气泡。然后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剂子。

4.将小剂子擀成圆形饼皮,包入适量的红枣、豆沙馅等。收口捏紧,稍微压平。

5.将包好的花糕馍放入蒸锅中,用中火蒸15-20分钟,即可出锅。

6.在花糕馍上刷一层食用油,增加光泽度。最后撒上芝麻、葱花等装饰即可。

温馨提示:

1.面团发酵的时间要根据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一般需要1-2小时。

2.花糕馍的大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调整,但要保证蒸熟后口感软糯。

3.花糕馍可以提前做好,晾凉后放入冰箱保存,食用前蒸热即可。

重阳糕的详细做法有吗

做法:

1、将粳米粉、糯米粉、白糖、油、清水一起搅拌,揉搓成干湿适中的松散的粉状;

2、将搅拌好的粉静置一段时间,充分吸收水分后过筛成细粉;

3、取糕屉,平铺清洁的湿布,放入一半的糕粉抹平,放入锅中先蒸5分钟;

4、取出糕屉铺上一层豆沙抹平,再倒入另一半糕粉抹平,表面撒上各色干果、红绿果脯肉,放入锅中继续蒸约20分钟;

5、将蒸熟的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漂亮美味的重阳糕就做好啦!重阳糕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南朝时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

重阳花糕的做法是什么

重阳花糕是一种传统的中秋节食品,做法相对简单。首先准备好主要的材料,包括糯米粉、白糖、芝麻、桂花和枸杞。将糯米粉和白糖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糊状。然后倒入油抹过的模具中,撒上芝麻、桂花和枸杞,蒸制20-30分钟即可。重阳花糕做法简单,口感香甜可口,是一道受人喜爱的传统美食。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