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设计问卷调查,要注意哪些问题
1.调查问卷说明要简单明了,打动人心
问卷调查表的说明关系到调查的质量与效果,一般要用委婉、感人的语气,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尤其是要让被调查者觉得调查对自己有作用和意义,或者能够帮助别人,激发他们助人为乐的积极性。
2.避免用不确切的词
一些副词和形容词,如“很久”、“经常”、“一些”等,各人理解往往不同,在问卷调查表设计中应避免或减少使用。
例如,“您是否经常生病?”
“您上月生了几次病?”或者“最近半年内您生了几次病?”。
“您在哪儿出生?”
“您在哪个地方出生(请注明省、市或地区)
3.避免提断定性问题
例如,“您一天抽多少支烟?”这种问题即为断定性问题,被调查者如果根本不抽烟,就会造成无法回答。
正确的处理办法是在此问题前加一条“过滤”性问题。如“您抽烟吗?”。如果回答“是”,可继续提问,否则就终止提问。
4.避免引导性提问
引导性提问指所提出的问题暗示出研究者的观点和见解,有使被访者跟着这种倾向回答的可能。
例如,“有人认为被动吸烟会导致肺癌,您同意吗?”。
0=不同意2=不知道3=同意
“被动吸烟会导致肺癌”。
0=不同意2=不知道3=同意
5.避免令被访者难堪和禁忌的敏感问题
包括各地风俗和民族习惯中忌讳的问题、涉及个人利害关系的问题、个人隐私问题等。
例如,“您是否有婚外性关系?有过多少次?’’
敏感问题调查的处理方法:
1、释疑法:
即在问题前面写一段消除顾虑的文字,或在调查表引言中写明替被调查者严格保密,并说明将采取的保密措施。
2、假定法:
用一个假定条件句作前提,然后再询问被访者的看法。
3、转移法:
把本应由被访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的问题,转移到由被访者根据他人的情况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6.避免提笼统、抽象或不确切的问题
容易误解的概念应明确限定。
例如,年龄有虚岁、实岁;
收入是仅指工资,还是包括奖金、补贴、其他收入、实物发放折款收入在内;家庭人口有常住人口和生活费开支在一起的人口。
7.避免一问多答的问题
一个项目最好只问一个要点,一个项目中如果包含过多询问内容,会使被访者无从回答,给统计处理也带来困难。
例如,“您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吗?’’
“您的父亲的文化程度是?’’
“您的母亲的文化程度是?’’
8.表中每一问题均有明确的目的
对于每一个问题,必须明确为什么要提出这一问题,这一信息将用来做什么样的分析,如何编码和分析
9.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质量
问题的表达和顺序有利于启发被调查者(应答者),问题要使人感兴趣,并易于回忆,要避免那些难以回答、浪费时间、使人感到窘迫的问题。
10.要做到文字简洁、问题流畅
注意与应答者中文化程度最低者的沟通技术。
一个问题转到另一问题时,注意逻辑关系、用词和语气,如从一般到个别、容易到困难等
问卷设计思路怎么写
一、问卷投放
1.1确定调研目的和投放人群
调研方法有很多,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收集数据的手段变多了,问卷调研的优势在哪里,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问卷调研呢?问卷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搜集大量的数据,且人力成本较低。在互联网领域,使用问卷调研的场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验证需求强度和场景以设计出更合理的功能
工作中通过其他方式发现了一些需求点,逻辑推导可行,继而通过问卷做个定量调研,了解需求的场景辅助设计。
如:地图上线骑行导航之前有很多用户提建议要求上线骑行功能,但是哪些功能优先级更高?最核心用户群是谁是外送人员么?用户最关心什么信息?这些光靠猜是不够的,通过问卷可以得到更切实的结论。
如keep在18年5月份的时候提前调研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态度,10月的时候上线了该功能,最近又在调研live打赏功能,调研结果如何就看之后会不会上线了。
不过在功能上线之前做调研可能会涉及到保密问题,能否做调研还需要结合整体环境来判断。
(2)主动收集使用者的感受,不依赖于反馈系统
1.有些功能没有明显的反馈渠道,用户有想法但不知道去哪里反馈,当设计者想要了解用户使用情况时会缺乏参考资料;
2.产品有明显反馈渠道,但用户遇明显的痛点才来反馈,只有一丢丢不爽的时候,一般都懒得反馈,可设计者需要了解这些“小不爽”来打磨产品;
3.有时候产品刚上线或经过几轮迭代,设计者不仅需要看数据,也需要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主观感受,感知到功能没、用过没、喜不喜欢。
如:华为每次更新新系统后都会发送小调研收集问题,两个题目,一个是满意度,一个期望改进的建议,简单直接快速。
(3)通过问卷招募用户
想做用户调研(焦点小组、深访等),如果不通过外包公司招募,就需要自己设计招募问卷,筛选符合要求的用户。如之前高德地图招募用户,主要说明活动具体事宜和关键的筛选因素。
(4)了解行为和场景,在大数据无法体现或获取数据的成本太高时用
设计者需要了解用户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怎么用产品,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但有些信息很难在数据上体现;比如骑行导航刚上线时,设计者期望知道用户是怎么用地图的,看屏幕为主还是听语音为主。系统的息屏数据和静音数据很难拿到,因此用问卷的方式来获取。
(5)了解行业、市场的情况(这类调研通常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进行,国内调研公司的官网上有很多实例报告,不详述了)
调研目的确定后,调研群体也就明确了,关键是如何触达这些用户呢?
1.2找到触达用户的方法
生活中会在各种地方遇到问卷调研:体检单上附带着纸质的满意度问卷;收到航空公司的电话回访;逛商场有人拿着iPad请你回答品牌偏好问卷;买了冰箱到货后上面贴着满意度调研的二维码;邮箱里还会收到一些网站的调研。
当用户与服务有触点时,可以抓紧这些触点邀请用户参与调研,此外还可以通过用户留下的联系方式邀请用户,对于互联网产品也不例外。
(1)在APP/网站内投放问卷(最普遍)
1.APP内有运营位,可以在这些位置上投放传统的问卷邀请(纯文本的、banner+文本的都可以)
优点:回收量大;用户对本APP的印象鲜活;可以通过后台筛选投放的用户群体,比如通过人口学信息/设备信息圈定人群,或通过行为经验圈定人群(如:最近三个月使用过骑行导航的用户)
缺点:低活跃群体的触达率特别低。
2.还有一种短小快速的调研方式,在某个行为之后触发调研模块,很适合收集特定场景的信息。不过该方法需要在包里添加代码,实现成本高。如搜狗地图导航结束页,keep中途退出课程,都会弹出调研模块
(2)通过联系方式投放,短信、邮件发送邀请链接;qq、微信群、论坛发起问卷调研
1.大量的短信投放有一定的费用成本,而且对用户有打扰,在投放前可以先“预投放一轮”,估计一下回收量。
2.邮件投放可能会被屏蔽为“垃圾邮件”,因此投放出去之后要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有回收率,如果回收率非常低,则需要考虑其他渠道。
3.在产品的qq群、论坛投放,来填答问卷的很可能是产品的深度用户,该类用户与普通用户对产品的熟悉程度有差异,需考虑到样本偏差。
(3)购买/置换三方渠道:
仅通过产品自身的渠道,很难接触到沉默和竞品用户,购买第三方的渠道是常规方式,市调公司、问卷公司都有自己的问卷广场和用户社区,大部分都有该类服务。
此外还可以扩展多样的渠道合作(和投放广告是一个道理,找准目标群体),比如想了解足球用户的特点喜好,可以在足球类的视频网站上挂问卷;比如招募学生群体可以去高校的BBS上发帖;如某奢侈品APP想了解大众对各奢侈品牌的印象,找FT网合作投放了问卷。
1.3确定投放时间和样本量
(1)投放时间
投放多久主要是看渠道的回收量,等收回量够了就可以停止了,通过联系方式投放等待的时间比较长,(在做调研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时间成本)。
如果是APP内投放,尽量选APP日活高的时候投回收更快,比如抖音明显在节假日期间使用量更高,投放问卷就可以选周末,两天回收量就够了。如果问卷复杂,可以选在半夜上线问卷,在后台监控收上来的问卷数据有无漏洞,因为半夜使用APP的人少,即使有问题还有补救的机会。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有些APP的使用人群与时间强相关,就要考虑到投放时长。比如在地图内投问卷,有很多是凌晨半夜填答的,一开始我就纳闷什么用户大半夜的跑来答问卷啊,后来分析了数据发现两类用户:国外用户、夜车司机。所以在地图内投放的问卷,如果晚上发出去,早晨一看数据量够了就暂停了,那样本一定是偏的。
(2)样本量
如何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目的一定要明确。调查问卷的目的一般在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的时候就会提前想好,且问卷当中的问题也是主要围绕目的而展开的,没有目的的调查问卷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2、调查对象。一般也被称为样本对象,主要是在做问卷调查之前,做好样本的调查范围,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来对样本对象来展开调查,不会因为样本的偏差而导致输出结果的偏差。
3、调查方式。总体来说分为网络调查以及线下调查。关于网络调查,在自己做好调查问卷之后,可以通过个人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论坛、贴吧等社交工具来进行调查,线下问卷调查则一般会采用纸质的形式,但是这种方式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回收率相对来说比较低。
4、问卷题目的设置。也就是问卷内容的设计,内容题目形式方面一般都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如果自己有需求,可以再问题的最后附上一个选答题,但是最终的时候会发现,被调查者填写开放性的问题很少,而问题内容则一般会涉及到被调查者与自己设计产品的一些相关性的问题,且内容设计与调查目的息息相关。
5、问卷问题的可统计性以及可筛选性设计。问卷调查本身就是属于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类型,所以问卷在用户填写完成并收集上来之后,最好能够按照自己设计的目的来进行问题的筛选汇总,比如,最简单的,男女生在对自己设计的产品的颜色方面的喜好倾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