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余氏族谱字辈顺序吗
余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五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1%左右。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河南,福建等省。汉族主要得姓始祖有周携王姬余(黄帝直系33世孙),由余(姬余孙)等。少数民族余姓得姓始祖有铁木健(成吉思汗的五世孙)等。辈分顺序如下:湖南临湘各支脉派行前十六派:大名嘉之其祚永昌作求世泽长以致祥中十六派:熙时益起登进秀良惟孝克忠家国尔光后十六派:贻谋尽美振纪扶纲发扬祖德冠冕堂皇四川遂宁横山字派辅本伟,猷洪翰君鼎,水木日正长,人文金玉胜,龙凤启(进)联芳,祖德培忠厚,斯道乃大光,承先永载福,世代庆荣昌。贵州遵义尚嵇镇泸江村梅家巷余凤明供琛下木瓜志仲派修齐启平治立志效忠良积善天加庆登庸永显扬琛下木瓜以仲派仁义礼智信公卿士大夫文章崇孔孟光启述先谟琛下碧潭派宗祖文明远诗书正象贤圣朝资辅翊荣贵永钦傅琛下虹桥派得胜回朝日功成可远扬新安存志大善庆自天长伦下后山白土上源派嘉士兆起维国祯良丕显必成发育攸光弘道在主可以全昌地亨广大永誉斯芳权下让公木公派世大兴发祥永远启文明才华光上国福禄自天申碧潭余氏另支字辈宗祖文明远泽政本家修贤能崇德教经学绍先猷余氏新安堂字辈宗祖文明远泽归光绪长珍傅家必达利用国之光自冀基承训当星耀发祥尊荣洵久大蔚起允隆昌余氏新安堂另支字辈廷贤士兆庆世德裕敦纯孝友承家本诗礼启鸿文奕世魁元定荣华耀国光文崇美富积善兆嘉祥道学宗傅广谦恭益受长克生忠孝士景运庆明良安徽六合余氏字辈隆庆康贤培宽振泰信寿品宁江西婺源、湖北英山余氏字辈九文有道延良善维时思永承敬修端再德家运兆方兴余氏一支字辈大继日承志存心自广长光绍怀祖德世显庆家昌毓士咸名贵培才作善良鸿猷恒炳耀永远瑞书香安徽岳西县余姓字辈士应宏昌运贤良永锡芳育英崇四川内江余字辈量思达先元,学世能常仲,朝廷礼让谦,科里赞坤乾贵州仁怀嘉茂支嘉朝登克文金仁国正荣华玉后兴光宗耀祖廷元仕世代永远映长青湖南桑植县龙潭坪镇世大光明吉永正朝庭宫威武长悠远富贵振家风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启文永庭振兴家邦世代荣昌长华吉祥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周余冲应启祖光德正兴后世云安徽金寨余姓辈分:光大登之道在明德新良善开科第敦本世源
福建姓余是什么民族
福建的余姓基本上是属于汉族。余姓虽然入闽比较早,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但福建的余姓人数并不算多,有将近30万的余姓,主要分布在闽北、闽东、闽中,闽南和闽西则比较少。
另外余姓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有湖北省、四川省、广东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
余氏发源地在江西哪里
黄沙镇瑶村村古称“长茅”,是长茅堂余氏的发源地。
长茅位于黄沙镇东部,距集镇20公里,东南与黄港镇、东北与黄坳乡山水相连、西北与本镇汤桥、石咀两村相毗邻,是一个七村围绕的边远山村。
这里环境优美,村庄整洁,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是一个宜居的美丽乡村。
说起瑶村,就不得不提起余氏一族,每位到瑶村观光的人,有两个地方是必去的:长茅余氏宗祠和余良公墓。
长茅余氏始祖为余良,唐末宋初人,进士出身,祖籍安徽休宁,历任分宁(今修水)县宰,江州(今九江)刺史,工部尚书。长茅余氏从宋代起就是当地旺族,名人辈出,有榜眼1人、探花2人、进士53人、丞相2人、尚书8人,仅宋代就有“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兄弟九人同登龙虎榜”,“长茅三神童”等美誉。
全国十大宗祠排名
答:没有排名
第1名:罗东舒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原属歙县)呈坎镇呈坎村内,是黄山罗氏其中一支的祠堂,属于宗族祠堂的一类,纪念的是罗氏第十三世祖罗东舒,被认为是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设计及雕刻均出色的建筑。
第2名:陈家祠堂,坐落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光绪二十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书院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第3名:胡氏宗祠,坐落于安徽省绩溪县城东12公里的大坑口村。祠堂占地1146平方米,坐北朝南,共三进、七间建筑,砖木结构。祠堂的建筑十分壮观雄伟,祠堂的前进是重檐歇山式的高大门楼,门楼后为以12根方石柱围成的回廊。祠堂里的梁托、灯托、额枋、云板和正门4米高的落地槅扇上面布满了雕刻,线条粗犷,作风淳厚古朴,是徽派古建筑艺术砖木石雕的宝贵遗产,有“木雕艺术厅堂”的美誉。
第4名:舒氏宗祠,位于贵州省天柱县新舟村。新舟舒姓,明万历元年(1573年)由湖南溆浦迁湖南洪江,后迁贵州省天柱县远口,1578年由远口移居天柱县白市新舟村。现新舟舒氏宗祠始建于前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座北朝南,占地382平方米,建筑面积365平方米。由于历史的变迁新舟舒氏宗祠历经五次维修。
第5名:德远堂,是张姓族人于明朝后期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东面山坡台地上建造的“张氏家庙”。德远堂坐北朝南,门前有一个半圆形的水池,形成了一个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德远堂门前的池塘前,石坪上耸立有23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杆柱浮雕蟠龙,是国内现存最多的石龙旗。
第6名:陈埭丁氏宗祠坐落于泉州晋江陈埭镇岸兜村,始建于明代初年,历经修葺、重建、扩筑,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
第7名: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东北28公里的汪口村,建于清乾隆年间。中轴歇山式,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长方形,宽15.6米,纵深42.6米,周环高10米的砖墙,占地面积665平方米。祠堂为三进院落,门首为木结构五凤楼,青瓦覆盖,俄角高翘,檐下斗拱密布,横枋刻双龙戏珠图案,横枋下面明枋深雕双凤朝阳。
第8名:杨氏宗祠,位于湖南新化县水车镇上溪村。该祠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为“四合院式”。占地面积1368平方米,依次为戏楼、正殿、两侧厢房、中间为长方形天井。正门牌楼八柱三门斗拱重檐歇山顶。宗祠梁、枋、门窗及墙壁上的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雕塑和壁画图案十分丰富,建筑与装饰风格古朴、简约而大气,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准。
第9名:雷祖祠,位于广东省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雷祖祠历史悠久,洞内文物十分丰富,有乾隆御赐匾额及历代碑刻30余通。寇准诗,东坡赋,丁谓记等诗赋碑刻历尽人世沧桑至今尚珍藏于洞内,堪称祖国文物之瑰宝。
第10名:洪氏家庙,坐落在潮州庵埠镇梅溪管理区,建于明朝天启间。洪氏家庙为二进建筑,距门5米处立一座三间牌坊,并以围墙与祠相连,两旁再配以火巷,因而主座形成二天井。这座祠堂得到当时四位名宦的题额,从而显示其文物价值。
湖北余姓是哪里的后代
大多是江西。湖北省北枝江宜都一带余氏。谱称港北迁枝余氏,同治八年(1869)新建祖祠叙谱载:
文富公自前明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大栗树迁居枝江已三百余年。由于老谱残缺,再往前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