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土壤特点
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类。
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壤。当地气温高、雨量大,年降雨多在1500mm以上。这种高温多雨、湿热同季的特点,使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强烈,生物物质的循环十分迅速。盐基高度不饱和,pH一般在4.5-6。
碱性土壤指土壤酸碱度(pH值)大于7的土壤;亦即土壤溶液中的氢氧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实用上则指pH值在7.3以上的土壤。一般包括石灰质土、盐土和碱土三类。
扩展资料
碱性土壤的危害:
1、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土壤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时,土壤溶液浓度增大,溶液的渗透压增高,从而可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造成植物吸收水分困难,根系及种子发芽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脱水而死。
2、伤害植物组织
土壤含盐量过高,破坏了植物内部与土壤之间的盐平衡,尤其在干旱季节,盐类集聚表土会对胚轴造成伤害,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
在高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有的植物体内因集聚过多的盐,使原生质遭到破坏,渗透性降低,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导致含氮中间代谢物的积聚,轻则植物生长受抑制,重则造成死亡。
3、影响植物正常营养吸收
盐碱土中由于钠离子的竞争,土壤胶体上代换性钠离子与溶液中氢离子进行代替产生了氢氧化钠,使土壤碱性增强,减少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影响了植物的营养状况,致使植物发生各种病症。
4、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
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会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哪些是属于酸性土
通常PH值小于7的土壤是酸性土壤,PH值也就是酸碱度,一般腐叶土的PH值在4.6-5.2之间,所以腐叶土一般呈酸性,是酸性土壤。泥炭土的PH值在6.0-6.5之间,所以泥炭土一般呈酸性,是酸性土壤。松针土则呈强酸性,是栽培喜酸花卉的主要基质。沼泽土的PH值在3.5-4.0之间,所以沼泽土呈强酸性,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是低pH值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灰化土等。酸性土壤地区降水充沛,淋溶作用强烈,盐基饱和度较低,酸度较高。酸性土壤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弱酸性土壤是什么土
酸性土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类。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当地气温高、雨量大,年降雨多在1500mm以上。这种高温多雨、湿热同季的特点,使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强烈,生物物质的循环十分迅速。
盐基高度不饱和,pH一般在4.5-6。同时铁铝氧化物有明显积聚,土壤酸瘦。可通过正确施肥,注意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可施用石灰,调节pH来减少某些重金属元素危害。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酸性作物。
酸性土壤的特点
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类。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壤。当地气温高、雨量大,年降雨多在1500mm以上。这种高温多雨。
什么样的土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是pH小于7的土壤,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
强酸性土壤除贫瘠外,还有高浓度的H+,Al3+,Mn2+和Fe2+等,形成氢毒害、Al毒、Mn毒等,对作物生长不利,需要改良,如施入农家肥增加养分、用适量的碱石灰缓解氢毒害、采用水旱轮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