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孰优孰劣什么意思(孰高孰低)

木源网 木源网 发表于2024-05-28 17:31:38 浏览6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人间词话节选大意

人间词话(节选)

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译文

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无我之境,是忘记了自我,用物去看待物,所以不知道自身是什么也不知道外物是什么。古人作词,大部分写的都是有我之境,杰出的人士却能独树一帜写出无我之境。

境界不仅仅是指景色和事物。喜怒哀乐每一项都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人,那他才是有境界的。否则就是无境界。

境界有大也有小,不能以大小为标准来评判孰优孰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比不上“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哪里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了。

词到了李煜那里眼界才开始变阔大,感慨逐渐加深,慢慢地由乐师戏子的词变成士大夫的词。周介存把他的词列在温庭筠和韦应物的下面,真是颠倒了黑白。“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这样的气象?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大作家的作品,表述情绪会让人感觉内心清新爽朗,写景也一定会让人开拓视听。他们的话语脱口而出,没有刻意的揉捏装扮。这是因为他们能看到事物怎正的状态,能了解到事物的深处。诗词都是这样。用这个方法来衡量古今的作者,不会有大的错误。

诗人面对宇宙人生,应该进入其中,又应该游离其外。进入其中,所以能描写它。游离其外,所以能观察它。进入其中,所以有生气。游离其外,所以有高雅的情致。周邦彦能进却不能出来。自姜夔以来,这两种状态在梦里也没有见过啊。

孰优孰劣孰喜孰悲什么意思

谁是最好的,谁是最不好的,谁是喜欢的,谁是悲伤的

知足常乐和不知足有什么区别

知足和不知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1.幸福感:知足的人更容易满足于当前的生活状态,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因此他们更容易感到幸福和满足。相反,不知足的人常常对现状感到不满,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满足,这使得他们难以感到满足和幸福。

2.动力和积极性:不知足可以作为一种积极的动力,推动人们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实现更高的目标。相反,过度知足可能会让人陷入一种消极的状态,缺乏追求和动力。

3.物质财富:知足的人通常不会过度追求物质财富,而是更注重精神的满足,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轻松和自由。相反,不知足的人可能会陷入无尽的物质欲望中,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也难以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

4.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足的人通常持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更注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物质财富。相反,不知足的人可能会过于注重物质和地位的追求,而忽略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总之,知足和不知足都是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各有其优缺点。在适当的情境下,知足可以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不知足可以作为一种积极的动力,推动人们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过度的知足可能会让人缺乏追求和动力,过度的不知足可能会让人陷入物质的欲望中无法自拔。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平衡这两种心态,以实现更好的生活和人生价值。收

畜生和人有什么区别

畜生,一个古老而久远的词汇,原本只指动物.但慢慢地,它变得不那么悦耳了,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与”禽兽”一道演变成了一个骂人的词.我总觉得,这多少有点歧视动物的嫌疑.作为人,我有些愧疚,于是先妄自尊大地代人类向全体动物道歉.好在,人并非是在有意地歧视动物.人只是作个比方罢了,骂你畜生,不过认为你只有畜生的情商,只会做畜生能做的事.但”并非有意”并不代表”不是”.人确实是在歧视畜生,歧视它们的低智商,歧视它们说不了人话,歧视它们只能任人摆布而又无可奈何……否则,为什么说你是畜生你就不高兴?如果畜生与人平等,那畜生不畜生又有何关系?不过,作为一个支持”众生平等”的人,我应特别声明,我所谓与所理解的骂人的”畜生”是没有人性,不懂礼仪,不识教化的意思,几乎与”动物”一词完全独立,但此乃他话.这里暂且不讨论人与畜生孰优孰劣的关系,但人究竟是人.我发现,人确有很多畜生所不能比并且是不能及的东西.这不得不令人自豪地感叹:人者,王也.一,人是虐待狂,崇尚折磨,不仅折磨畜生,也折磨同类.畜生似乎并无此爱好,至少到目前为止,历史上只有南京大屠杀,没听说过哪个森林大屠杀;只知道有人喜欢虐猫,不知道有狼喜欢虐待兔子……

二,人有不把人当人的习惯,畜生没有不把畜生当畜生的习惯.以前主子把下人当狗,奴才也自以为狗.现在嫖客当妓女为纵欲工具,蛇头以其为赚钱牛马.畜生中好象没这么个习俗.三,人喜欢斩草除根,畜生总是”放过你”.人不愧为人,做事干干净净,彻彻底底.绑票的劫匪见钱就撕票,绝不留下人证.狮子群里,打败了离开就是,绝不用担心后方追杀.四,人是说一套做一套,畜生大脑简单,想到什么就只会做什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要不,人怎么会在自己写的”不向学生售烟”的牌子后面向学生售烟?畜生只会得过且过,不懂”说一套做一套”是为自己好.五,人是冷枪暗箭背后放,畜生是光天化日下单挑.人总想给自己不喜欢的同类一个教训,但抹不下那张脸,于是就只能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畜生目无法纪,有意见就单挑,挑完了就一切结束.六,人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却又不想尊重别人.畜生,尤其是野生的,未经驯化,低情商,几乎无所谓尊重,但尚能平等对待同类.人最喜好的就是无端地愚弄同类,但当轮到自己时,”妈妈的”便脱口而出.畜生就是畜生,开不了玩笑,自然更无所谓愚弄,一切按规矩便是.人与畜生,区别何止千万条.以上六条,只为其中突出之典型.”愿”人继续保持其高级畜生之特点,以与畜生有所分别.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