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歌是什么意思呢
九九歌是中国传统农民歌谣。别名“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阅墙御侮是什么意思
是“阋墙御侮”xi-qiang-yu-wu阋墙御侮(xìqiángyùwǔ)解释: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出处:《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示例:凡我国民,务念~之忠言,懔同室操戈之大戒,折衷真理,互相提携,忍此小嫌,同扶大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二回
两点水加亶念什么
凛lǐn
基础释义
1.寒冷:~冽。
2.严肃;严厉:~遵(严肃地遵照)。~然。~若冰霜。
3.畏惧;害怕:~于夜行。
详细释义
(形声。从仌(bīng)冰。禀(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说文》
其性为凛。——《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
寒则凛冻。——《风俗通·究通》
凛凛寒风升。——潘岳《悼亡诗》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潘岳《闲居赋》
又如:凛冽(非常寒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严肃而可敬畏
凛者,颜色惧貌。——《埤苍》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凛如(严肃);凛严(严肃);凛畏(敬畏);凛如(令人敬畏);凛严(敬畏的样子)
畏惧
凛乎其不可留也。——苏轼《后赤壁赋》
又如:凛畏(畏惧);凛栗(恐惧;惊恐)
单人旁加一个敬是什么读音
单人旁加一个敬是jǐng儆
“儆”jǐng
“儆”的基本含义为使人警醒,不犯过错,如儆戒、儆省;引申含义为人觉悟、反省,如惩一儆百。
在日常使用中,“儆”也常做名词,表示警报,紧急情况,如儆急。
字源演变
“儆”,初见于金文中,本义是戒备、警惕,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儆”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