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的文化背景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古印度摩揭陀国曾有众僧掩埋坠雁并建灵塔的事,雁塔之名或即源于此。
炎帝生活在什么塔
炎帝,是中国传说时代(或称上古时代),约西元前三、四千年,今陕西、湖北一带姜氏族部落的共主,据传出生於烈山,所以炎帝之后又称烈山氏。
炎帝究竟在哪里,一直是一个颇富争议的话题。陕西宝鸡、湖南株洲、山西高平都有炎帝生活的痕迹。应该讲湖南炎陵县成绝好招牌,而今三地各有偏重。陕西宝鸡是炎帝出生的地方,湖南株洲炎陵县是炎帝去世的地方,山西高平有关炎帝的遗址相对集中。
总的来说,炎帝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首领,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开创了原始农业。因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亦称炎帝,在位120年。华夏子孙,一直把炎帝跟黄帝并尊为民族始祖,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始缔造者以及始兴、统一的象征,并视其为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的共同标志、纽带。
西安大雁塔历史资料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高僧玄奘为了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塔高64.51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西安市标志性建筑,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
法门寺新塔谁设计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法门寺的一个景点。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呈双手合十状,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当于五十层楼高,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舍利塔前面有一条长达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两旁用花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
法门寺参观顺序
陕西法门寺游览路线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法门寺珍宝馆——合十舍利塔。
1、山门广场参观约用时20分钟
山门广场是法门寺文化景区的正南门,由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及圆融门4部分组成。山门广场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山门及两侧回廊的设计方正、简洁与围合的广场一起共同体现了佛学的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此区域涵盖酒店、素食餐饮、大唐禅茶、讲经堂、旅游精品购物、游客中心、超市、电瓶车租赁等配套设施。
2、佛光大道参观约用时30分钟
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在大道两侧景观绿化广场上,东边设有佛陀胜迹系列雕塑,让众生感受到佛法不理事间法,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事的佛法精神;西侧是法界源流系列雕塑,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大道内两侧的10尊菩萨是为佛之因,佛是为菩萨之果。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萨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过程。庄严的佛像,阔大的广场,外张的屋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宗教信仰的庄严与殊胜。
3、法门寺寺院参观约用时30分钟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寺因塔建。法门寺塔,又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为了使佛光弘远,将佛祖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供奉。中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法门寺因此被称为“关中塔庙之祖”。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002年应台湾星云大师等邀请,佛指舍利到台湾瞻礼供奉。2004年应香港佛教领袖觉光长老等邀请,佛指舍利在香港瞻礼供奉,盛况空前、影响极大。
4、法门寺珍宝馆参观约用时25分钟
在法门珍宝馆,展示着1987年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朝皇王供奉的绝世珍宝,其中国宝级、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两百余件,分为佛文化珍宝和大唐珍宝两部分。佛文化珍宝主要有舍利的精美法器、供养器以及舍利宝函等27件珍贵文物。大唐珍宝主要为唐皇奉佛的世俗物品,包括皇室日常生活中所用之食器、茶具、熏香器、服饰、钱币,以及各类珠宝杂件等。
5、合十舍利塔参观约用时30分钟
合十舍利塔位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北端,塔高148米,是景区的核心建筑,寓意佛之彼岸。也许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你见过许多的佛寺古塔,但可以说法门寺的舍利塔造型绝无仅有——整个塔的造型像两只合十祷告的双手,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其中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舍利是梵文音译,意为骨身,或灵骨。在佛教文化中,它扮演着至高无上的角色。每逢初一、十五和重大佛教节日佛指舍利都会升至主塔一层以供信众瞻仰圣物。
法门寺故事梗概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法门寺宝塔的后面是后殿,也叫大殿,里面供奉的是东西南北中“五面佛”。
在佛殿的门口的一块石头上,有两个浅浅的窝痕。据说是明朝时期,陕西关中地区的一名民间烈女宋巧娇,趁大司仪太监九千岁刘谨公公伺侯明太后到法门寺降香,冒死下跪,喊冤告状的地方。据说由于当时宋巧娇久跪不起,才把大殿前的石头跪出了两个漆盖窩。后来参观的人们每当到了这两个漆盖窩旁边,都要用脚去蹭蹭这两个漆盖窩,使得这两个漆盖窩越蹭越深。我分析,两个漆盖窩只是个传说,恐怕不是跪出来的,而是后来来法门寺的人们反反复复地用脚蹭出来的。
由此,宋巧娇到法门寺告状,就成为一段在陕西关中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的一段凄美故事……
宋巧娇是关中老秀才宋国士的女儿,宋国士不善经营生计,家道陷入困顿,无奈将幼子宋兴儿送与地保财东刘公道家为奴。
一天上午,孙寡妇家年青貌美、活泼可爱的小女孙玉姣坐在家门口做女工,与风流倜傥的富家子弟傅朋偶然相遇,两人一见钟情,互生爱慕,年少轻薄的傅朋便以买鸡之名主动上前与孙玉姣搭话,故意留下玉镯为信物,想试探孙玉姣的态度。这一切被躲在树后的刘媒婆看在眼里,热心而又贪财的刘媒婆拿去孙玉姣的一只绣鞋,答应为孙玉姣前去说谋提亲。不慎绣鞋被刘媒婆自幼混迹江湖,恶贯满盈的儿子子刘彪偷去,谎言孙寡妇状告傅朋调戏其女,想讹诈傅朋一笔钱财,被地保财东刘公道看见,并当场阻拦。
玩世不恭的刘彪当晚欲到孙家骗奸孙玉姣,误将临时走亲访友、当晚住在孙玉姣房中舅父舅母杀害。处于疾恨刘公道中途阻拦,刘彪故意将人头丢在刘公道院中。刘公道怕惹上人命官司,命宋兴儿将人头丢进后院枯井,又怕宋光儿走露消息惹祸上身,便将宋光儿杀死一并推入枯井。
孙寡妇上报官府弟弟、弟媳被杀,眉坞县令赵廉在公堂上看到孙玉姣身带玉镯,反复询问,认定这是一起奸杀案,孙玉姣和傅朋屈打成招,县令赵廉将孙玉姣和傅朋二人收监。
地保刘公道又前来报案,说宋兴儿盗走家中财物逃逸。县令赵廉刚愎自用,认为为自古奸盗连环,认定宋兴儿是杀人凶手,连夜拘捕宋国士,命其交出宋兴儿。宋巧姣对此事心存窦疑,认为其弟尚幼,不可能做出此事,就利用一切和案情相关人接触的机会,多方打探案情,使案情基本真相大白。
为惩治恶棍,保护父亲幼弟,帮助傅朋与孙玉姣申冤,宋巧姣趁明朝大司仪太监九千岁刘瑾伺候皇太后到法门寺降香之机,机智勇敢,在法门寺佛殿前久跪不起,冒死替弟喊冤,明太后确定受理。在佛殿中,宋巧姣将前因后事细说一遍。九千岁刘瑾受太后所嘱,命赵廉复查此案。赵廉抓到刘彪、刘公道等一干人犯审问,案情真相大白。最后判决刘彪、刘公道处斩,刘媒婆杖三十,宋巧姣裱孝女,太后赐婚宋孙二娇与傅朋。
由于宋巧娇告状的故事发生在法门寺,艺人们根据以上故事情节,编成秦腔大戏《法门寺》,成为几百年来在陕西关中一带久唱不衰,脍炙人口的经典戏曲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