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每周几播放
周五。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档大型文化节目,2021年2月12日开播,每周五晚20:00播出,现在还在持续更新,你到时收看就可以了。
典籍中的中国,梗概
《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由撒贝宁担任当代读书人,王嘉宁担任节目主持人,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
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述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节目依托典籍的文化IP,另辟蹊径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节目设立“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大舞台创新节目形态,在历史空间中采用影视化拍摄手法,对典籍的故事进行可视化呈现。
节目邀请知名导演担当影视指导,口碑佳实力派的影视嘉宾进行故事演绎,结合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舞台技术,展现千年历史中经典书籍的诞生源起和流转传承。
节目针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开发,设计网络衍生综艺、短视频、新媒体互动产品等多种内容产品,实现大小屏联动的“叠加刷屏”。
典籍里的中国美文摘抄
1.《尚书》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相传孔子白头整理《尚书》,让上古美德流传后世,敦煌遗书,洞藏近千年,让华夏文明的精粹,绵延不绝。中国典籍,字句中,讲述着先人们的治国理念和处世之道,篇目里,记录着祖先们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而这些宝贵的文化密码在告诉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从何而生,为何而来,而又该去向何方。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尚书》流传了两千多年,不论是尧舜禹上古德政,鼎定九州,还是夏商周民望兴替,礼德治邦,都在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构建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
《尚书》包含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共58篇。
"民本"最早源于《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典籍里的中国的意义
《典籍里的中国》是面向过去的传承,是面向未来的开启,是将戏剧的传统美学融入电视创作的积极探索。节目能够成为爆款,重要原因是挖掘出了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并让它穿透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与当下观众形成精神上的共振。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和史书典籍(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学习内容包括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训练三个部分。
这三部分既独立成编,又相互交融,把人文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
除文学作品阅读欣赏内容外,还安排了实用技能训练内容,如应用写作、口才训练等。
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同时还不忽视应用写作和口才表达技能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基本分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细密的学术分科。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军事,乃至于农、工、医、科技等,都是混杂在一起的,后来才慢慢形成了经、史、子、集这样简单的四部分类。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书五经》、《六经》、《十三书》、《白虎通》等。
“史”是指历史典籍,如《史书》、《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如《荀子》、《老子》、《庄子》、《论衡》等。
“集”是指古代诗文词赋的著作,分为总集、选集、别集,如《乐府诗集》、《古诗集》、《全唐诗》、《古文观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