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什么被刘勰誉之为什么
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的是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七子”之一。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劫持汉献帝迁长安,其父时任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随父西迁,在长安见当时著名学者蔡邕,深为蔡邕所赏识。建安十三(208),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卒,子刘琮投降,王粲遂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晋爵魏公,魏国建,王粲官任侍中。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病卒,终年四十一岁。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而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
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的诗人是
是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七子”之一。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劫持汉献帝迁长安,其父时任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随父西迁,在长安见当时著名学者蔡邕,深为蔡邕所赏识。建安十三(208),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卒,子刘琮投降,王粲遂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晋爵魏公,魏国建,王粲官任侍中。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病卒,终年四十一岁。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而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
刘勰出生年月
刘勰的具体出生年月不详。
刘勰(约465年-约521年),字彦和,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沈庄)人。南朝梁时期大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宋越骑校尉刘尚之子。
刘勰是帝王之后吗
刘勰是汉高祖刘帮的后人,是帝王之后。
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三十七岁写成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名声大振,随之仕梁。
刘勰的著名诗人
刘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他的作品《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刘勰在文学创作和理论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婉转流畅为特点,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同时,刘勰的文学理论思想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文以载道”、“文质彬彬”等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刘勰可以称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说刘勰是戴着镣铐跳舞
刘勰的《文心雕龙》批评时政和社会风气,触及到贵族利益,所以是戴着镣铐跳舞。
刘勰,字彦和,生于京口,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定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