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晋国的原因
1、晋国实行的“国无公族”制度,导致国中异姓卿大夫势力的崛起,并最终形成了以封建关系为主体的多个采邑独立王国的形成,从而具备了分裂晋国而自立为主的社会基础。
2、虽然六家卿大夫共同掌控了晋国大权,但是赵、魏、韩三家在土地政策和税收方面更能顺应形势,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人心归附,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为三家分晋奠定了经济和社会基础。
分封制中鲁晋齐燕卫分别指
分封制中鲁晋齐燕卫分别是分封的五个诸侯国家。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以曲阜为中心的山东地区,封候爵,以镇抚东方。
晋国首位封君是周武王之子唐叔虞,都绛(今曲沃),统治范围大部分山西地区,春秋时期在晋文公统治成为霸主,至战国初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
齐国是周开国功臣姜尚的封国,封以临淄为都城,统治范围大部分在今山东地区,在齐恒公时期成为第一个称霸的国家,为春秋五霸之首,当时连周天子都要派使臣朝见,到了战国时期被田氏所代。
燕国始封君是周文王之子召公,以蓟(今北京)为都城,统治范围大部分在今河北北京地区,战国七雄之一自分封以来直至战国被秦灭,祚长八百多年。
卫国,首都朝歌(今河南鹤壁),首封君为康叔公,系周王室,大部分统治范围在今河南地区,是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
三家分晋时有几个强卿
三家分晋自然是三个强卿了,之前最强那位智瑶已经被这三家联手灭掉了。赵无恤临终嘱托世子赵浣趁机联手韩魏三分晋国,他们先是给晋幽公只留了绛州、曲沃二邑作为俸食,瓜分了其余公地,幽公微弱,反往三家朝见。
三家下一代更是不客气,直接把晋靖公废为庶人,迁于纯留,把晋国最后的宗庙土地全部瓜分了。
鲁国三桓为什么不能向三家分晋
首先鲁国是鲁周公的后代,是周礼的拥护者,所谓“周礼尽在鲁”就是如此。所以鲁国的定位就是遵循周礼的这样的一个国家。周礼的核心就是秩序,君臣有序,国家有序。因此,鲁国的三桓可以把持政权,但是他们绝不能废除国君自立,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他们这样做就等于败坏了鲁国的立身之本,很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讨伐。
毕竟毕竟春秋时期的战争要讲求师出有名,如果三桓如此做法,那毫无疑问是授人以柄,所以他们不能这么做。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就是晋国很强大,鲁国很弱小。晋国就算一分为三,韩赵魏三国个个都是战国七雄,但是鲁国如果一分为三,那这个国家就完蛋了。毕竟国家如果一分为三,那么实力可不止降低三分之二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