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是什么
道德素质,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内在基础,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人的道德素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从道德领域看,则包含: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
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是不可缺少的。道德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要实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离不开人的道德素质力量所迸发的巨大精神动力,换言之,人的道德素质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道德的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人的道德素质的社会作用。提出“德者,国家之基也”,“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德乃做人之首,道德是文化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胡锦涛强调“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必需,没有人的道德素质,就没有社会和谐,也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没有人的道德素质的提升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必须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的社会,一定是社会经济秩序运转良好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任何一种经济形式的生成或建立,都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观念或符合某种道德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也不能例外。
道德素质的提升是市场经济资源合理配置、速度与效率并重,可持续高速运行,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教授曾说过,自由市场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合作、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如果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普遍自私,既不信任对方,又不真诚合作,互相欺骗,这种条件下的经济形式很难发育良好。
因此对市场经济主体,诚信、合作、恪守道德比相互欺诈更有利于自我发展。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团结稳定,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邓小平曾多次阐明社会主义道德对现代化建设、对改革开放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他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偷盗、贿赂横行的世界。”
市场经济是靠人来建设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没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和规范的社会经济秩序,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发展。道德素质的提高将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赛,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的竞争,同时也是国家之间精神力量的较量,民族精神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和道德风貌的竞争。
20世纪后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竞争。一些学者提出了“文化战争”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是有形的,是硬件,而精神资料的生产状况则是无形的,是软件,但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崇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实现人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巨大动力。
回望人类历史,道德的光辉伴随社会前进的每一个脚步。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每个分子的参与,公民道德进步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作为“社会人”,我们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国家也应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力度,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什么叫政治?政治就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或一个团体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总岗领中的政策和策略。
所以,才有毛主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政济工作的生产线”的精辟论述!
道德和品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道德与品德的区别有:
1、定义不一样:
(1)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
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
2、功能不一样:
(1)道德的功能则分为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2)品德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3、特征不一样:
(1)道德具有共同性、民族性、历史继承性和自律性。
(2)品德的特征则是他总是扬善抑恶的,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法律与道德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1、产生时间不同。
法律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法产生于阶级社会。
道德是社会生活自发演变而形成的,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相应的道德,例如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因此法律的产生时间晚于道德。
2、结构不同。
法律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具体表现为法律制度、法律条文、法律部门等等。
道德比较零散,没有完整的体系。
3、内容不同。
法律的内容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道德的内容往往只强调义务。如道德要求拾金不昧、救死扶伤、尊老爱幼等等都是给人设定的义务。
4、保障手段不同。
法律的保障力量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
道德的保障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遵守和社会舆论的评价,是一种内心的约束。因此法律的保障手段强于道德。
5、调整范围不同。
道德的调整范围远远大于法律。道德要求人们内心善良、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这样的要求。
简述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如下:一、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什么意思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是一种常见的描述,表示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或相互联系。它指出了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和相互影响。
具体而言,"法律是成文的道德"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法律和道德的目标相似:法律和道德都是以规范和引导人们行为为目标的。它们都追求社会秩序、公正、公平等价值目标,试图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社会的利益。
法律和道德的重叠部分:法律和道德在某些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上可能存在重叠。例如,法律禁止偷窃,而道德也谴责偷窃行为。这些重叠部分表明法律和道德在某种程度上共享共同的基础和原则。
法律和道德的互相影响: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时,法律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反映道德的普遍准则,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具有可执行性的法律规定。同时,道德也可以影响法律的发展和演变,推动社会对法律的批判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