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泊与淡泊区别
澹泊和淡泊的区别为:性质不同、侧重点不同、出处不同
一、性质不同
1、澹泊:恬淡寡欲、清淡、不浓烈。
2、淡泊:指把名利看得很淡。
二、侧重点不同
1、澹泊:侧重于对什么都不热心。
2、淡泊:侧重于只对名利不热心。
三、出处不同
1、澹泊:宋苏轼《赵德麟字说》:“今君学道观妙,澹泊自守,以富贵为浮云。”(今天您学道已经达到了一个精妙的境界,恬淡寡欲,把富贵看作浮云)
2、淡泊:《东观汉记·郑均传》:“淡泊无欲,清静自守。”(把名利看得很淡,安静,不嘈杂,自坚其操守。)
澹与淡有什么区别
关于“淡”,《说文解字·水部》解释说:“薄味也。”意思是“淡”指味道薄,不浓,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淡”的意思是一致的。关于“澹”,《说文解字·水部》解释说:“水摇也。”意即“澹”表示水势大,波浪起伏。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观沧海》中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其中的“澹澹”便是许慎所说的“水摇”之义。
“澹”从水从詹,《说文解字·八部》解释“詹”为:“多言也。从言,从八,从厃。”“厃”即为“危”。五代的徐铉进一步解释说:“厃,高也。八,分也。多,故可分也。”“詹”的本义为说话多,如《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中的“詹”,及清人方东树的诗话著作《昭昧詹言》中的“詹”。“澹”是形声兼会意字,“詹”既表声,也标示意义,“詹”有多言义,故“澹”表示水多,水多则水势大,容易起波浪,所以从“澹”的构形出发,可以看出许慎的解释是正确的。
淡泊致远的意思
谢邀。并没有淡泊致远这个词语,正确的成语应该是“淡泊明志”。
淡泊明志,汉语成语,拼音是dànbómíngzhì,意思是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成语解释:(淡)泊: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严格来说有一定区别。
澹泊宁静什么意思
应该是淡泊宁静
淡泊宁静的意思是指轻淡泊欲,不追求名利,不装腔作势。
淡泊,汉语词语,释义是指对于名利冷淡,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贫;恬淡寡欲。
出处:
1、《东观汉记·郑均传》:“好黄老,淡泊无欲,清静自守。”
2、宋·秦观《送蔡子襄用蔡子俊韵》:“故人淡泊出天性,鷦鷯巢林一枝足。”
非澹泊无名无以明志对吗
对的。
没有区别,一般都写作“非淡泊无以明志”。
全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的《诫子书》。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淡泊和淡薄有什么区别
“淡薄”与“淡泊”的区别:
1、这是两个常见且易被混用的形容词,其实它们的词义及使用范围有所不同。
“淡薄”既可以用于具体事物,又可以用于抽象事物,有多项词义。
“淡泊”,也作“澹泊”,只用于抽象事物,多用于书面语,指不追求名利。如:“一般人对这种侵权行为都受不了,可他生性澹泊,并不想追究。”又如:“他心胸开阔,为人宽厚,写出的文章也情趣淡泊,真是文如其人。”
2、淡泊dànbó: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
淡薄dànbó:不浓厚,雾逐渐淡薄了,因淡忘而印象模糊,印象淡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