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电阻率与电导率表面电阻率,体积电阻率,电导率
电阻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它的英文名称为resistance,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体积电阻率表示材料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表面电阻率。代表每平方厘米电介质表面对正方形的相对二边间表面泄漏电流所产生的电阻。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用来测试掺杂程度,多用四探针法,测试出的方块电阻,就是反映表面电阻率的。
线电阻率是对于某一特定直径的线材,所用的方法。单位长度的电阻,就是这个线材的线电阻率。
电阻值和表面/体积电阻率之间,是否有换算公式
体积电阻率:是最常见的描述物质导电能力的参数,通常称为电阻率。在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的柱状材料的两个端平面上敷设电极,测量得到电阻R,电阻率ρ=RS/L,单位通常是Ωm(欧姆米)或者Ωcm(欧姆厘米),也有人用欧姆·毫米平方/米(Ω·mm2/m)。
体积电阻率的计算方法
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较大小没意义。形象地说,当一种材料确定以后,它的体积电阻率p是确定的,单位Ω.cm。当用这种材料做成薄膜以后,.
,式中,h是试样的厚度(即两极之间的距离);S是电极的面积,ρv的单位是Ω·m(欧姆·米)。
体积电阻率就是按照表里面的公式计算的。
同一行中:体积电阻率=((A列系数/B列系数)*电压/电流)*厚度G3内的公式为:=((A3/B3)*C3/D3)*E3或者=A3*C3*E3/B3/D3
体电阻率是啥意思
回答如下:体电阻率是指物质的电阻率,即单位体积内的电阻。它是指物质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为欧姆·米(Ω·m)。体电阻率越大,电阻就越大,电流通过物质的速度就越慢。体电阻率是材料的一种基本物理特性,常用于材料的电学和热学性质的研究和应用中。
体积电阻率和绝缘电阻怎么转换
通俗来说,体积电阻率即是每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单位是Ω·cm(欧姆·厘米)。我们一般认为,体积电阻率越高,其绝缘性能越好,反之,其导电性能越好。
对于硅胶来说,其本身就是优越的绝缘材料,其体积电阻率≥1012Ω·cm,而一些经过特殊优化、改性的硅胶原料,其体积电阻率甚至超过了1013~1014Ω·cm,以满足对绝缘要求极为苛刻的应用。
体积电阻率与方阻的关系
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的在常温下(25℃时)导线的电阻;方阻是指膜厚一定、长度和宽度相同的膜材料的电阻,又称为片电阻率、面积电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