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论的核心概念

木源网 木源网 发表于2024-01-06 21:06:08 浏览20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人类认识论是什么

认识论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即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关知识结构和知识本质的信念和有关知识来源和知识判断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在个体知识建构和知识获得过程的调节和影响作用,长久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0世纪70年代,WilliamPerry首先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认识论信念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在此之后的几十年中,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个体有关知识和知识获得的信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将其统称为个人认识论的研究。尽管不同研究者对个人认识论的理解有所不同,采用的术语也有所差异,但他们所研究和强调的核心却是一致的,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即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

试叙述两大基本哲学派别在认识论上的不同观点

1、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古希腊德模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它认为世界万物由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2)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

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但又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这三个根本缺陷。当时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力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建立在这一科学成果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理论,不能不用机械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中各种不同质的现象和过程,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过程。18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主要是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静态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被哲学家提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性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即唯心史观。

庸俗唯物主义:把十九世纪的近代唯物主义庸俗化,把意识等同于物质,看做大脑的分泌物,哲学上一般不把它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3、物质和运动关系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运动和静止

(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量变与质变

(1)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属于激变论

(2)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属于庸俗进化论

自然辩证法的开创者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of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区别

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在区别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哲学基础不同:唯心辩证法是基于唯心主义观点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解释,而唯物辩证法是基于唯物主义观点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解释。

2.侧重点不同:唯心辩证法侧重于探讨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变化,而唯物辩证法则更加强调外部因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具体观点不同: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物质内部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是物质自身所具有的,是物质自身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唯心辩证法则强调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只是意识的载体,意识的不断变化才是世界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源泉。

总之,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在哲学基础、侧重点和具体观点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个人的哲学观点和立场来选择使用哪种辩证法。

党坚持用什么来认识历史

党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历史。

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与其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