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的民俗
芒种节气的习俗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吃君踏菜、开犁节、晒虾皮等。
1、安苗: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了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奠活动。家家户户还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外形,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奠供品,祈求五谷歉收、村民安全。
2、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会迎花神,而芒种已接近五月,百花开端凋残,民间会在芒种日举行祭奠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芒种前后都要举行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终了,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送的人。
4、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时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自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厚的矿物质,能够增强者体的免疫力,但这时新颖的青梅口感偏酸,不易入口,所以需求经过一些加工之后才能够食用。
5、吃君踏菜:宁波地域芒种时有吃君踏菜的习俗,君踏菜芒种节气前后的一种时节性蔬菜,当地人以为君踏菜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听说夏季吃君踏菜后不会出痱子,皮肤会像君踏一样润滑。
6、开犁节: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芒种那天举行。在云和梅源传播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由于同情人世饥馑,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招致野草疯长解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7、晒虾皮:芒种时节沿海一带的渔民忙于晒毛虾,因这时分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芒种的特点
我国古人将芒种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芒种节气,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阴气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在小满和夏至之间,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长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种期间,太阳将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芒种节气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到了芒种节起气温明显升高,就到了炎热的阶段。
另一个方面是,芒种节气的时候大部分的夏粮农作物都到了开始成熟的阶段。
芒种节气的常识
芒通“忙”,芒种即忙于种植的季节。这时,太阳已来到北回归线以内,气温升高且比较稳定,雨气充沛,利于秋收植物(水稻、玉米等)种植,连布谷鸟都在催促人们播种。
芒种节气的习俗是什么
芒种有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挂艾草等一些习俗。
1、送花神
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因此在芒种的时候,民间会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表达对花神的感谢之情,并且盼望着来年再次相会。
2、打泥巴仗
贵州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种时会举行打泥巴仗节,一边插秧一边互相向对方扔泥巴,活动结束之后,谁身上的泥巴最多,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3、煮梅
南京有煮青梅习俗,溧水区百姓至今习惯于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在南方,芒种前后正好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是一种营养价值十分丰富的水果,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4、挂艾草
到了芒种时,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出现了许多的苍蝇和蚊子,为了驱赶蚊虫,并且这个时候端午节也要到了。因此人们就有了在芒种时挂艾草的习俗了。
除了上面这些习俗之外,在芒种时,民间还有晒虾皮、接嫁树、安苗等一些习俗。
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满节气特点:温度升高,降雨增多。南方进入炎炎夏日,而北方气温逐渐和南方持平。小满节气风俗:一是吃苦菜;二是抢水与祭车神;三是祭蚕神诞辰;四是端菜上桌;五是枪水。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往往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