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有哪些小说作品
老舍的处女作是《老张的哲学》,是他二十六岁时写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小说《正红旗下》,写于一九六三年,当年他已六十四岁。可以说,他写了一辈子北京。
老舍的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以下几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这七部代表作,巧得很,全部是写北京的。可以说,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的。
在他的笔下有个永远活着的“北京城”,“四世同堂”的小羊圈胡同八号;住着小妞子、程疯子的“龙须沟”;莫谈国事的“茶馆”;“正红旗下”的一家人……
在他的作品里,故事可以是编造的,人物可以是塑造的,但人物活动的地点和故事展开的环境却基本上是真实的。他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真实的北京城搬进自己的小说和话剧。
据统计,在他的作品中北京真实的地名有二百四十多个,即使含混不清的,在熟悉北京的人看来也非常亲切。如“城东南角的老宅院”、“西单牌楼的一家满汉饽饽铺”、“西单牌楼的一家公寓”、“西单牌楼的一家剧场”、“往南路东打酒,对面猪肉铺”……
在他写过的真实地名里按写的次数多少排列,排在前面的是:北海、小羊圈胡同、中山公园、护国寺、德胜门、东安市场、护城河、龙须沟、西四牌楼、天桥、积水潭、正阳门……北海是被写得次数最多的一个地方,在不同的著作中前后被提到五十多次,他的出生地小羊圈胡同则位居第二。
他对北京城的熟悉,从“祥子”牵着骆驼回北京的路线可以窥见一二——祥子牵着骆驼逃出磨石口,过海淀进西直门,具体路线是:磨石口——往东北拐过金顶山——礼王坟——八大处——四平台——杏石口——南辛庄——北辛庄——魏家村——南河滩——红山头——杰王府——静宜园——海淀——西直门。
老舍的话剧作品有哪些
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
《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该剧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老舍最好的十部电视剧
老舍先生的作品深刻内敛,很多都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特别是电视剧某馆,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将茶馆内的各色人表现个性传神,尤其演员陈宝国的表演更是经典,生动。1茶馆,2四世同堂,3龙须沟,4我这一辈子,5骆驼祥子,6二马,7月牙儿与阳光,8猫城记,9离婚,10不成问题的问题。
老舍的剧本还有作品有哪些
1930年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的戏剧作品有哪些
《茶馆》、《谁先到了重庆》、《龙须沟》、《面子问题》、《残雾》等。
1、《茶馆》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
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
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2、《谁先到了重庆》
《谁先到了重庆》共有四幕,内容为主人公吴凤鸣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则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最后以身殉国。
牺牲前说,“还是我先到了重庆”。在这里,重庆已成为抗战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征。一颗心先到重庆,就是为抗战献身。
3、《龙须沟》
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
《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4、《面子问题》
《面子问题》剧中主要人物佟景铭秘书所苦恼的是“不能因为抗战失了身份”、“不能因为一件公事而把自己恼死”。
他不务正业,对工作敷衍了事。当他闹了一辈子“面子问题”终于丢尽面子被免职以后,他所考虑的是向医生讨要一个“体面”的自杀办法,保住他的“面子”。
剧中其他人物的“面子问题”又各不相同。老舍对这些人物的讽刺,不仅是对国民劣根性的又一次批判,也是对抗战时期国民党官僚机构的腐败作风的鞭挞。
5、《残雾》
老舍4幕话剧《残雾》写于1939年,取材于重庆的社会现实,剧中的洗局长一面高喊抗战,道貌岸然,一面贪财、好色、弄权,他不仅利用职权玩弄女性,还与汉奸勾结,为其窃取情报,后来事败被俘,使他身陷囹圄。
他不得已供出了女汉奸,而此时这位神通广大的女子,却公然到一位政府要员家中赴宴去了。
老舍的喜剧,意在拂去笼罩在抗战形势下的“残雾”,把讽刺的锋芒直刺腐朽的统治。剧中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俏皮。1939年11月,该剧由怒吼剧团在重庆首演。
老舍的剧种
老舍写过很多剧本。老舍写的剧本主要是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