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和汉魏六朝是同一时期吗
不是,汉魏六朝包括了三国时期。汉魏六朝是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它是从公元前206年汉朝建立,至公元618年隋朝灭亡,经过了824年。
详细地说,它经过了西汉、东汉、魏蜀吴三国、西晋、东晋(江北有十六国)、宋、齐、梁、陈(北方有北魏、西魏和东魏、北齐、北周)、隋朝。
属于中国汉魏六朝的古典舞是千手观音
不是,是1,盘鼓舞是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传统舞蹈,起源于中国汉代。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表演各种舞蹈技巧。因为一般用7盘1鼓,所以又称七盘舞。盘鼓舞将舞蹈与杂技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特殊风格。在汉代画像砖石上便描绘得有盘鼓舞的形象,内容丰富,且舞姿生动形象,优美矫健。
2,清商乐舞
清商乐舞是中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俗乐舞的总称,它经过了汉魏六朝直到唐初,不断吸取民间乐舞的营养,代有新作,被认为是华夏正声。汉魏西晋时代的清商乐舞是女乐歌舞,其间尤以曹魏时期最为鼎盛,西晋武帝也是个酷爱清商乐舞的皇帝,他保留了曹操时期的清商署。清商乐舞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它包括的内容愈来愈多,既包括中原旧曲、汉魏杂舞,又包括了江南新声,直至唐武则天时期逐渐式微
汉朝四大文学家是谁
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被誉为"汉赋第一大家"。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以文章名世。
班固(32年-92年):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是东汉名儒和著名学者。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字孟坚。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
张衡(78年-139年):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
汉魏六朝诗歌不包括
不包括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三国应姓的人物
应玚
字德琏,三国,魏文学家,汝南人,应珣之子。曹操征之为丞相掾,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应德琏集》。
应璩
(?~252)字休琏,三国时,魏文学家。汝南(今属河南)人,应玚之弟。生于汉献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齐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
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应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其诗、文共10余篇,与应玚作品合为《应德琏、应休琏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