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萝卜指什么
萝卜是我国最古老的蔬菜之一,在古代又称雹突、紫花菘、莱菔、罗服、萝菔等,其根称支罗服或萝菔根,其子称之为萝菔子。唐代丘光庭所著《兼明书》卷五中提到:“近读《齐民要术》,乃知蔓菁是萝菔苗,平生之疑涣然冰释,即医方所用蔓菁子、皆萝菔子也。
汉桓帝时年饥,劝人种蔓菁以充饥;诸葛亮征汉,令军人种萝菔。则萝菔蔓菁为一物,无所疑也。”
莱这个读什么音
莱读作:lái
有关词语:
蒿莱[hāolái]1.野草;杂草。2.草野。
草莱[cǎolái]1.犹草莽。杂生的草。2.指荒芜之地。3.犹草野。乡野;民间。4.布衣。平民。
田莱[tiánlái]正在耕种和休耕的田地。亦泛指田地。
污莱[wūlái]1.谓田地荒废。2.指荒地。
逢莱[fénglái]蓬莱。古代方士传说为仙人所居。
萝卜的卜为什么读轻声
萝卜又名莱菔、萝白、菜头、荠根、地酥、土酥等。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肉质直根呈圆锥、长圆锥、扁圆等形,肥厚多肉,白、绿、红或紫色等,叶大,总状花序,花白或浅紫色,原产中国,各地有栽培,是普通的蔬菜。
2当两个字都是二声的时候,后面的字应该读轻声,即(luóbo).另外,卜是多音字,用作姓氏的时候念bu(补,三声).
莱耶读音
láiyē
“莱”字基本含义为藜(草名);引申含义为萝卜的别称(莱菔)。
在古代汉语中,“莱”用来代表郊外轮休的田,亦指田废生草,如:“政烦赋重,田莱多荒”。
“莱”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莱”是形声字。“草”字旁表义,指草本植物。“来”读lái,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