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水系统原理图及其讲解
1、中央空调系统的结构如图5-1所示。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分为冷冻机组、散热水塔、外部热交换系统和冷却风扇四个部分。
2、空调水系统主要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及主机三部分。冷冻水循环系统:该部分由冷冻泵、室内风机及冷冻水管道等组成。从主机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出水),进入室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内的热量,最后回到主机蒸发器(回水)。
3、冷冻循环系统:主要负责冷媒水的循环,通过冷冻循环泵,将冷水机组制冷后的低温7度水,由供水管输送至末端风机盘管使用,冷量散发后的12度水,由回水管重新返回机组进行下一次制冷循环。 冷却循环系统:由于冷水机组在制冷过程中,要释放一定的热量,为避免机组的高温运行,必须进行冷却补偿。
4、冷(热)水系统:为空气处理设备提供冷(热)量。 冷却水系统:为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冷凝器提供冷却水。 冷凝水系统:排放空气凝结水。
5、空调同程系统原理是分以下两个,制冷和制热。1,空调制冷原理: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液体汽化形成蒸汽。
6、在空调系统,冷冻水通常是分配给换热器,或线圈在空气处理机组,或其他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冷却在其各自的空间(S的空气),然后冷却水重新分发回冷却被冷却了。这些冷却线圈转移显热和潜热从空中到冷冻水,因此,通常除湿冷却空气流。
空调供回水温度为什么不一致?
中央空调进水和出水温度温差大,问题可能出在哪里?首先,查看是否由于出水温度过低或回水温度过高导致温差异常。其次,检查空调过滤网是否过脏,这也会引发类似问题。再者,当空调发生漏水或短路时,中央空调进水和出水温差大的故障通常会随之出现。
空调工作状态不同、环境温度不同,供回水温度都不同。水系统国标规定的标准工况是,夏天制冷供水温度7度,回水温度12度;冬天供水温度45度,回水温度40度。一般情况制冷条件下的进水温度是12℃,出水温度是7℃,对应的末端换热设备的进水温度是7℃,出水温度是12℃。
当供水温度为7℃时,若增大回水温度,水流量会减小,导致盘管换热系数下降,为保持换热量不变,需要增加盘管面积。另一方面,减小回水温度会增大水流量,增加水泵能耗并增加系统初投资。 供回水温差的增大不仅导致风机盘管制冷量下降,还会降低去湿能力,可能无法满足空调房间的去湿要求。
个人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系统循环水量偏小的多,如果新设计的空调系统有可能设计的循环水量偏小,若不是新设计的,以前也没有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管道严重堵塞或者是循环泵扬程降低造成系统循环不畅,从而引起循环水量偏小,造成温差增大。检查循环泵和过滤器等处的压力表,看压力是否正常再说。
系统供水回水压力不平衡,供水前端用水过大造成末端压力很小回水压力过高所致,需要适当调整前端供水阀门流量向后逐渐加大开度。再检查供水回水阀是否全开或回水不畅问题。详细解释:如果是供暖,供水温度肯定高于回水温度。
为什么空调供回水温度设计为7℃和12℃
1、供水温度之所以设定为7℃,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制冷系统的效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热量以降低二次侧水温,为防止蒸发器表面结霜影响热交换效率,蒸发温度需保持在0℃以上。考虑到蒸发器两侧通常有3至5℃的温差以及2℃的安全余量,空调供水温度被设定为5至7℃。
2、从制冷机组出发,冷媒在蒸发器里蒸发吸热使二次侧水降温,蒸发温度过低的话会导致蒸发器表面结霜影响换热效率,因此冷媒蒸发温度保持在0度以上。蒸发器两侧一般有3~5度温差,再留2度安全余量,所以出水温度应设为5~7度,但考虑增大蒸发温度可提高主机效率,因此空调供水一般设计为7度。
3、出水7回水12是冷水机组的标准运行参数,全世界各大厂家通过无数的试验总结出的最适当、最经济的工况参数。在系统设计、配置恰当,机组正常的前提下,干扰进出水温度的不外是负荷的增减或冷却条件的变化;其中包括环境气温的变化。
中央空调供水温度是多少合适?
1、在一般情况下,中央空调的供水温度通常设置在12°C左右。这个温度可以确保空调系统在高效运行的同时,也能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这个温度也有助于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当然,实际的供水温度可能会因为建筑的具体用途、室内外的温差、空调的制冷量等因素而有所调整。
2、冬季室内达到22-25度。一般供水温度45度左右,回水根据负荷大小变化。30度已经很好了。
3、中央空调系统中,冷冻水的进出水温度通常设定为7℃和12℃。为了提升能效,建议适当提高冷冻水温度,同时降低冷凝水温度。具体调整时,应确保冷冻水温度与终端设备要求的最低温度之间保持8至10℃的温差。